6月以来,云南多地出现强降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6月30日至7月10日,11天内共发生7起地质灾害。为何云南地质灾害频发?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郭荣芬进行了解读。
6月30日以来,云南先后发生了“6.30”、“7.9”怒江福贡,“7.6”丽江永胜、“7.7”昭通鲁甸、“7.9”大理云龙、“7.10”保山腾冲、迪庆香格里拉等多起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份以来,云南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28人死亡、4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23亿元。
根据云南省气象局和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7月11日20:00~12日20:00,滇西北、滇东北局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高;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中以北、滇南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较高。
气象专家解读:云南为何地质灾害频发?
据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郭荣芬介绍,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云南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属于地质构造活跃地带。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下,造就了云南94%的低纬度高海拔的云南高原山地地形。云南地壳抬升幅度大,活动断裂密集,破坏性地震频繁,不稳定岩土体分布广泛,脆弱的地质环境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且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较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等特点,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必要的形成条件。
滑坡和泥石流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爆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局地性高强度降雨过程是激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所处纬度和地形条件决定了气候类型多样,干雨季节分明,雨季降水集中,多单点大雨、暴雨,是绝大多数滑坡、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诱发因素。云南大雨以上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主汛期6~8月。连绵的阴雨易引起滑坡的发生,强度大的暴雨或大暴雨则是绝大多数泥石流发生的水动力条件。因此,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6~8月和后汛期9~10月。
一个地区气候变化的久旱之后的久雨或久晴后的暴雨背景最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2009年以来云南遭受持续干旱,使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持续罕见的高温晴热,春季降水严重偏少,雨季偏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较常年同期偏少近2成。长时间高温模式,使大气中积蓄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在6月云南进入主汛期后,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以及西北太平洋东南暖湿水汽不断输送进入云南,稍有冷空气加入,暴雨强降水天气极易出现。
11天爆发7起地质灾害具体情况如下:
6月30日,福贡县上帕镇发生滑坡灾害,造成8人死亡、7人失踪、3人受伤。
7月6日22时40分,永胜县东山乡东山村李子坪村民小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2人死亡,3人失踪。
7月7日,鲁甸县龙头山、小寨、乐红、火德红四镇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经初步核实,灾害造成6789人受灾,4人死亡、5人失踪、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5.5万元。
7月9日凌晨3时左右,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村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7人失踪。
7月9日凌晨4时40分左右,云龙县功果桥镇民主村水磨房村民小组境内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6人死亡,8人失踪,灾区范围内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
7月10日,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格兰村因连续降水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2人失踪,3人受伤。
7月10日凌晨4点左右,腾冲县五合乡金塘社区徐家寨自然村檀香树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一农户被掩埋,4人死亡。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