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气象课堂 > 农业气象减灾防灾措施 
热门搜索: 上海 北京 济南 西安 郑州 武汉 合肥 天津 广州 哈尔滨 杭州 长沙 长春 无锡 青岛 重庆 南京 临沂 吉林 乌鲁木齐

气象课堂

农业气象减灾防灾措施 

日期:2014-11-11 来源:天气预报40天

除防灾工程和避灾措施外,生产上经常应用的防灾措施,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抑制或消除灾害源;二是切断灾害链;三是提高承灾体的抗逆性。

  对于自然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是无法抑制或消除其灾害源的,如暴雨、 洪水、寒潮、台风等。但有些能量或尺度较小的气象灾害,有可能消除或抑制其灾害源。如局部麦田的湿害,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来消除;某种气象条件下诱发的病虫害,可以利用刚刚萌发的时机消灭其孢子或虫源。

  自然灾害从孕灾环境到灾害载体,到承灾体,再到其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一个灾害链条。这种灾害链往往具有连续性,切断其中某个环节, 就有可能阻止链条后端灾害的发生。如许多植物病毒病要通过蚜虫或灰飞虱等昆虫来传播,消灭了这些昆虫,也就控制了病毒病。下垫面受热不均匀是产生对流灾害性天气的重要成因,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灌溉和平整土地,可以减少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提高承灾体的抗逆性是农业生产上最常用的措施。承灾体的抗逆性来自品种遗传、抗逆锻炼和人工辅助增强几个方面。逋过品种改良来增强抗逆性是成本最低和最为巩固的防灾措施。许多作物通过蹲苗可以增加植株的耐旱能力,小麦通过冬前锻炼可以忍耐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人工喷洒某些生理调节剂也能够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如抗早剂、抗冻剂、抑制蒸发剂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广义的防灾措施还包括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抗灾物资、资金、 人员、技术的准备即备灾,编制减灾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