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大暴雨过裎通常发生在稳定经向型和稳定纬向型两种天气形势背景下。
稳定经向型的待征如下:
暴雨区周围被贝加尔湖高压、日本海高压、青藏髙压和华南高压所包围,高压系统稳定;
贝加尔湖髙压和青藏高压位于同一经线上(即髙压系统南北叠加);
日本海髙压和青藏髙压之间为一条南北向的低压带,其中有一条南北向的切变线,有利于西南涡沿切变线北上;
有短波槽携带冷空气沿靑藏高压脊前流人低槽区;
有冷空气从贝加尔湖高压沿极地路径南下;
华南副髙西部和口本海髙压南部形成两支低空急流。一支为偏南气流,另一支为偏东气流,它们共同为暴雨区输送水汽。
如1963年8月华北特大暴雨(638暴雨)的大形势背景就是一个典型的稳定经向型形势。
稳定纬向型的特征如下:
乌拉尔山脉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各有一个强高压脊或阻塞髙压;
西伯利亚为宽广的低压槽,冷空气从槽中分裂进入北疆,然后向东南方向输送,经河西走廊,到长江流域;
副髙西伸稳定,其西北侧与西北槽之间形成切变线,稳定少动;
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持续不断地输送水汽:
如1954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就是在这种稳定纬向型形势下发生的。
与暴雨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切变线、辐合线、低涡、气旋、西风槽、东风波、台风倒槽以及中尺度气旋、切变线、辐合线、中层涡旋等等。它们是捏供产生暴雨所必需的水汽、不稳定能量、上升运动等基本条件的天气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