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站发布天气预报时,使用很多技术性的专业用语,这些用语的定义、概念和技术规定如下:
1、时间划分的预报用语
天气预报是以北京时间作为一天的分界。具体时间划分为:
白天:8点到20点
夜间:20点到次日8点
上半夜:20点到24点
午夜:每天23点到次日3点
下半夜:0点到5点
早晨:4点到8点
傍晚:18点到20点
上午:8点到12点
中午:11点到14点
下午:12点到18点
2、天空状况的预报用语
以云量的多少(云遮蔽天空的成数)来区别,分下列情况:
总云量0〜5 :晴到少云
总云量6〜8 :多云
总云量大于8:阴天
3、风的预报用语
(1)风向:指风的来向,按八个方位预报。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间摆动而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
(2)风力,指风的速度,一般以风力等级为单位。
(3)预报风时可以有一级间隔,如风向北到东北,风力4〜5级。
(4)风力有增强、减弱或风向有转变时,报出增强、 减弱或转变的时间。
4、气温的预报用语
气温以摄氏温标为单位。一般预报未来24小时内的白天的最高气温和夜间的最低气温。如遇温度变化反常时,则以辅助用语说明温度变化情况。
5 、降水现象的预报用语
(1)降水现象主要包括降雨和降雪两种。天气预报中常以12小时和24小时内降水的大小来分类。
当日降水量为100〜200毫米时,叫做大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00毫米时,叫做特大暴雨。
(2)在预告降水时,预计最低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即气温在3〜-3℃之间),而不能判定是降雨还是降雪时, 则采用“雨夹雪”。
(3)阵雨、阵雪、阵性雨夹雪的特征是指降水的时间是一阵阵的。一般雨前、雨后,可见阳光甚至在下雨时还可以看到局部蓝天。
(4)雷阵雨是指阵雨并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
(5)各种降水预报允许有一个级的间隔,如“小到中雪”、“中到大雨”。
6、天气现象的预报用语
( 1)雷暴:是空气中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
(2)风沙:是当空气中带有大量的尘、沙、干土粒, 致使空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度显著地降到1公里以内的现象。
(3)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发布预报。
7、特殊天气现象(包括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用语
(1)大风:指平均风力达到6级或6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10.8米秒)。预报时,具体报出风力等级。
(2)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3)霜冻: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气温突然下降致使地面溫度降低到0℃或0℃以下的现象,叫做霜冻。
早霜冻指秋末冬初在多年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时期 里出现的霜冻;
晚霜冻指春末在多年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时期里出现的霜冻。
(4)温度的剧烈变化,指最高、最低气温24小时内的变化达到摄氏10℃以上的现象。
(5 )低温:在冬半年,因冷空气活动,虽然未达到寒潮程度,但由于温度剧烈下降,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 国防建设能造成影响时,发布低温或降温预报。
(6)高温:在夏半年,因暖空气活动,温度剧烈上升,到接近或高于人体的温度,造成对人畜身体威胁时,发布高温预报。
(7)温度出现极直:指最高、最低温度突破当地历史上的记录。
( 8)冰雹:不论时间持续长短、强度大小,凡在预报时段内将有冰雹出现时,均应发布冰雹预报,并尽可能报出 冰雹的时间和地区。 、(9)寒潮:略述。
(10)台风:当台风向我国沿海移动,并可能在两、三 天后使华东沿海地区受到8级大风影响时,即发布“台风消息”。 。
台风继续向我国沿海靠近,预计36小时内将对华东沿海 一地区有阵风8级以上的影响时,发布“X X沿海海面台风警报”。
当台风在未来24小时前后,将对XX沿海有严重影响时,如受到台风中心的侵袭有10级以上的大风,或者因台风的影响,风力将有10级以上时,就发布“XX沿海海面台风紧急警报”。台风紧急警报是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最严重的用语。
天气预报的辅助用语运用辅助用语以能尽量说明现象为原则。
(1)偶有:在春末、秋初有阵性降水的情况下,时间不超过2小时,或有断断续续的微雨而小时内降水量仅达微迹,则用“偶有”两字。
(2)停止:在发布预报时已有连续性降水,但估计到某阶段将停止,则用“停止”两字。
( 3)断续,用于降水时落、时停的情况下。
(4 )连续:用于连续不断的降水情况下。
(5 )阵性,用于半日内累积降水时间小于3小时的对流性降水情况下。
(6)局部地区:在预报复季对流性降水时,不能肯定降水地点,但考虑到本地区内某些地方有降水,则用“局部地区” 一语。
(7)兼有:在考虑到未来半日内可能同时出现两种 X或以上〕天气现象(或特殊天气现象)时,用“兼有”两字。例如“白天有雷暴兼有大雨,夜间有6级大风兼有风沙”。
(8)间有,有时有这种现象。
(9)转:夭气由前者转变为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