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气象课堂 > 干热风对冬小麦危害的调查分析——山东省济宁地区气象局
热门搜索: 上海 北京 济南 西安 郑州 武汉 合肥 天津 广州 哈尔滨 杭州 长沙 长春 无锡 青岛 重庆 南京 临沂 吉林 乌鲁木齐

气象课堂

干热风对冬小麦危害的调查分析——山东省济宁地区气象局

日期:2021-12-30 来源:天气预报40天

干热风是济宁地区冬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称为“西南火风”。这种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此时正处于小麦乳熟到黄熟期,这种风易造成小麦秕粒减产。为了摸淸干热风对小麦危害的规律,找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办法,我局在1974年进行了初步调奄和观测,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危害情况

我区干热风发生较重的年份有1952、1958、1962、1964、1967、1970、1973年. 根据调查分析认为:小麦受干热风危害后,其症状是麦芒外张而干枯,颖壳发干变白, 先叶尖枯,后全叶青干,最后表现为全抹青干死亡,造成麦粒瘦小、干秕、千粒重降低。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决定于干热风的强度、持续时间发生的早晚(即冬小麦所处的发育期),也与前期生育情况和前期气象条件有关。

1973年4月份,连阴雨天气占全月的40%,降水量共112。6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 、高125%。小麦处于这样的气象条件下,植株生长嫩弱,根系扎得浅,抗旱能力差,延长了生育期,并使病害流行。虽然当年干热风不明显,从5月下旬到6月上旬,日最高气温〉30℃的天数只有5天,5月中旬末及下旬初,天气突然转晴,连刮了几天西南风,温度虽不太高,饱和差也不大,但也导致了植株迅速脱水而死亡,千粒重比1974年低2 — 3克。

1974年,小麦整个生育期降水偏少,特别是在关键的4、5两个月,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46^,日照时数比1973年同期多403小时.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椬株生长矮短,小麦根系扎得深,抗旱能力较强。这年干热风比较明显,如5月26、30 日下了不足4毫米的小雨,最大饱和差达到了55.6毫巴,均能对小麦起催熟作用。但因前期久旱无雨,小麦经受了锻炼,提高了抗干热风的能力,故1974年干热风危害,並不明显,麦粒饱满,千粒重比1973年高。

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与小麦生育前期(3 — 5月)的气象条件有关:如果春季多雨,特别是4月份多雨,小麦易受干热风危害。如果春旱、小麦就不易受干热风危害。这与群众说的“春雨成河,麦收稀薄”的看法是一致的。

冬小麦受害程度随着发育期的不同也是有所不同的,群众反映麦粒在紧牙的时候 (即乳熟末期)受干热风危害最严重,因为这时正值有机物质运转最盛时期。黄熟末期受害最轻。

(二)防御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见.预防干热风的危害,应从种、播、管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着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期早播,晚茬麦年前分蘖少,后期发育晚,易遭干热风的危害。群众有“早播强于晚施肥”的经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2、加强管理楮耕细作,合理施肥,改苒土壤水分条件,使作物根系发达,提髙根系的吸水能力,能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3、干热风发生之前浇水浇水不仅能够供应小麦灌浆所需要的水分,而且它还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条件,降低温度、增大湿度.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