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气象课堂 > 土壤水分对农作物产量形成的作用。 不同发育时期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3)
热门搜索: 上海 北京 济南 西安 郑州 武汉 合肥 广州 天津 哈尔滨 杭州 长沙 长春 无锡 青岛 重庆 南京 临沂 吉林 乌鲁木齐

气象课堂

土壤水分对农作物产量形成的作用。 不同发育时期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3)

日期:2025-03-03 来源:天气预报40天

  谷类作物从拔节期到开花期,在这时期中形成主要的营养体,并形成了穂和花。在这个时期,根的吸收能力最强,植物可以利用整个一米深土层内的水分。在这个时期初,胚根就已经幵始利用了耕作层以下这层的水分,而主根则最有效地利用耕作层的水分。穂和花的形成时期是农作物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这时植物对水分的要求最大。在这个时期,一米土层内有效水分贮存量低于80毫米时,就不能保証作物正常的水分供应,作物的状况就要变坏。在这个时期,如果20厘米土层变干了,作物状况就会变得极坏。这个时期的水分不足会使植物生长受抑制,并且对于以后整个的发育有不良影响。

  如果0—20厘米土层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在20毫米以上,一米土层内为80—100厘米,并且在整个穂及花的形成期内一直保持这个水平时,则植物水分供应条件可认为是中等,当一米土层水分贮存量为100 -200毫米时(占田间最小蓄水量60-- 100%),植物的水分供应状况极好,作物状况也好转。较大的水分贮存量会带来不良后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病虫害繁殖传布极盛,作物常发生倒伏。

  随着谷类作物开花的结束,植物体体积的累积基本上停止了。幵花期到蜡熟期,谷粒形成了。在这个时期,植物所消耗的水量总的说来是减少的。这时,谷类作物主要地是利用深层土壤的水分,因此,表层土壤湿度的意义就不大了。

  在籽粒形成期(从开花到蜡熟),一米土层内的水分贮存量为60— 125毫米时是谷类作物水分供应的最适宜条件。开花以后在结实期水分不足,就会减少穗中籽粒的数量,造成瘪粒和空穗。在这一时期较后的时期(籽粒灌浆期),水分不足会使籽粒千粒重降低,并引起风旱不实与籽粒干缩。在干旱风发生时期,这种现象特别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