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灾和涝灾发生期间,不仅有大量的降水,而且还发生很大的暴雨。如1956年7月29 日——8月4日,王基(河北省井陉县)发生了一次大暴雨,总降水最达780毫米。又如1937年八月初旬黄河流域的一次暴雨,连续了七天,平均雨量达221毫米。雨量为150毫米以上的总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
当地的地形对农田的涝灾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当地有许多低洼地段,那么,在犮生暴雨时,雨水从高处很快地流到低处而淹没了庄稼地。水灾的发生与河流汛期的到来也有密切关系。 有时,水灾不是在季风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而是由于河流春季和夏季涨水的结果。由于河流涨水,结果河中水位大大升高,并淹没了低地。因河流涨水而引起的水灾,常常发生在河流下游。由于春季和夏初髙山积雪融化,常常使发源于高山的河流发生水涨。这样的水涨宿 时同样可以引起水灾。华南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时因台风而犮生水灾。
虽然有许多发生水灾和涝灾的塬因,但应当指出,中国发生水灾和涝灾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塬因是东南季风活动的加强。
在不同时期水涝灾的延钩时间决定于雨季的情况(降水时间的长短,总降水量和暴雨强度)及雨季发生之前和伴随着雨季所发生的条件(当时举水的规模、土壤干燥的程度及其它),水灾和涝灾持绩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例如根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汝水文局的资料得知, 在1954年长江中游一带地区如湖南、湖北等,省水灾持续时间迖120天之久,从六月中旬开始,直到十,中旬才结束。由于水灾持縯时间很长,使农田在很长的时茼内被淹没,这就大大伤害了作物,有时使庄稼全部死亡。
涝灾对于植物的有害影响在于破坏了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土壤水分和空气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淹水的情况下,土壤毛细管充满了水,阻碍空气进入土壤,因而阻碍空气进入根内;严重水涝时,植物的地上部分也缺少生活中所必需的氧气。
庄稼被淹没显着地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例如,1956年山西省有 395亩冬作物田地被水淹了 10天,结果减产50%。有时,连续的淹水还会使植株全部死亡。
水涝对农作物状态及产量的影响决定于作物的种类、品种及某淹没前的年龄与状态。例如,水涝对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是不同的, 为了正常地发育一部分植株需要长时间淹没于水中。